网站公告: (06-08) 关于领取疫情防控捐赠证书的通知 (06-05) 关于同意河南省安徽商会开封会员组变更为开封分会的批复 (03-29) 关于对淮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成立党支部的批复 (01-29) 疫情紧急!河南省安徽商会发出爱心捐款捐物倡议书 (01-28) 河南省安徽商会关于疫情防控倡议书 (10-25) 关于增补徐桂峰为副会长的通知 (05-12) 关于增补赵秀永为副会长、中建五局三公司河南分公司为副会长单位的通知 (02-20) 关于加强对商会会费及会长办公会议有关规定进行调整的通知
 
首页 » 徽商文化 » 正文

文化徽商:宣纸泰斗曹廷柱的传奇人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08  浏览次数:1242
核心提示:曹廷柱是晚清和民国时代的宣纸的重要传人之一,他第一个引进化学漂白剂以改进宣纸制作技艺、第一个任北洋官纸厂造纸教习、第一个

曹廷柱是晚清和民国时代的宣纸的重要传人之一,他第一个引进化学漂白剂以改进宣纸制作技艺、第一个任北洋官纸厂造纸教习、第一个带队出国做宣纸抄纸表演、担任第一任宣纸同业公会主席……在宣纸发展史上,由于他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故而被奉为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宣纸泰斗。


在中国宣纸发祥地——安徽泾县小岭,只要一提起清末民初的曹廷柱,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曹廷柱的生平与家世尽管在家乡人所共知,但至今未见完整文字材料。



查《小岭曹氏宗谱》,其中记载曹廷柱的情况:“守仁公子廷柱,乳名廷魁,字砥臣,号励图。前清候选州同衔。光绪癸卯年(1903)两江总督刘坤一委使日本国,生于清同治壬申年十二月十六日……”(《小岭曹氏宗谱》,卷廿一。)


根据这段记载,明白无误地记载了曹廷柱的生年等情况。原来清光绪己亥年即1899年,曹廷柱的父亲去世,为了养家,他毫不犹豫地弃儒从商,往来于上海等沿江沿海城市经营贸易,后来为江南商务局刘世衍(刘世衍,字葱石,安徽省贵池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文人,学者,藏书家。)知遇,推荐给两江刘坤一制军(即总督),刘派其到日本博览会考察实业。回国后又过了几年,也就是1903年后,曹廷柱奉直隶按察使司周学熙委任到北洋官纸厂任教习,也就是教授造纸的专家。


宣统年间(1909~1911年),曹廷柱同董必武等人东渡日本。1926~1931年间,曹廷柱任泾县宣纸公会主席。根据戴家璋等著的《中国造纸技术简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版)中记载,抗战时期,以其古稀之年,还受聘于江西赣州遂川县当时的盆袒乡造纸厂,传授宣纸制造法,开江西造宣纸之先河。后返回家乡,于1941年初病逝。


引进漂白材料改进宣纸加工
中国传统的宣纸制作法需要历时18—24个月,周期长,产量少,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同时也制约了宣纸业的发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产量,一直是宣纸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清光绪十八年(1892),曹廷柱时年20岁,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指派第一次赴日本考察纸业,见日本手工造纸采用“洋碱”和漂白粉,缩短了原料制作时间,且应用便当。返国后,他在小岭极力提倡改宣纸老法生产用桐碱为洋碱;改旧法漂白为新法漂白,并亲自指导如何运用洋碱和漂白粉。经他力倡和亲自指导,小岭等地宣纸作坊慢慢开始使用洋碱和漂白粉。


碱和漂粉的使用,在当时大大缩短了宣纸生产的周期,由更早时期的18~24月的生产周期缩短到9~10月。而这一切后来的改进,都是始于曹廷柱的。这在白寿彝主编之《中国通史》中得到充分的肯定。



“在出国学习西方机器造纸技术的同时,我国少数著名的传统手工纸生产人员也有到国外参观学习的,对手工纸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清光绪十八年(1892)安徽泾县小岭的曹廷柱奉两江总督刘坤一之命,赴日本考察纸业,探求改良传统手工造纸之法。



曹廷柱见日本手工造纸均用洋碱蒸煮原料,用漂白粉漂白纸浆,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归国后即提倡用进口洋碱和漂白粉代替原来使用的桐碱蒸煮原料和日光漂白,此后逐渐在宣纸和其他手工纸生产中得到推广。”可见,曹廷柱是一个思想解放,敢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进宣纸制作技艺发展的名副其实的革新家。


担任宣纸公会主席
到民国时期,为了协调宣纸生产、销售等各种关系,又由于国内新式商人团体出现的影响,泾县商会正式成立于1918年,属当时省实业厅领导。商会成员为城内正式商号、乡村纸槽、油坊和槽坊,一般小商小贩和服务行业皆不能人会。后在商会下设有各种同业公会,泾县宣纸同业公会便为其中一个。


商会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权势颇重,诸如承包印花税、烟酒税等多种税收,平时垄断市场,掌握铜钞兑换涨跌行情,还组织武装商团。北伐战争后,商会改为社会团体,归国民党县党部领导。



商会名义上虽是所谓维护商人权益和兼办地方一些公益事业,但越到后来,这方面的作用就越被削弱,成为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当差机构,忙于派捐筹款,缴税派差,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且与权绅勾结,中饱私囊。泾县宣纸同业公会的作用大体与整个商会的作用相似,其中收槽捐是宣纸同业公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旧时在宣纸同业公会谋职的无不发家。



实际上,它是一个居间剥削的组织。具体到曹廷柱,根据现有有限的材料来看,他于1926—1931年期间担任泾县宣纸同业公会主席一职,为谋划宣纸业的发展尽力。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宣纸行业从业人员的某些利益。



在小岭人的口碑中,至少没有听到关于曹廷柱的负面传闻。曹廷柱担任泾县宣纸同业公会主席一职,在泾县宣纸业的发展和维护宣纸行业从业人员的利益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旧时,传统宣纸制造法是小岭曹氏的谋生手段,传子不传甥,传媳不传女。如果谁要将宣纸技艺泄露予外人,家法族规不容,更不用说泄露给外国人了。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日本国造纸界为彻底搞清宣纸生产技艺诀窍,邀请清政府的农工商机器考察团赴日本考察,并特别指明要曹廷柱参加。据曹廷柱的后代和有关知情人士传告,曹廷柱这次出使日本前,曹氏宗族曾召集宗族会议,族老们嘱咐曹廷柱等人,千万不可将宣纸制造之秘诀泄露给外人。


曹廷柱此次去日本时,应对方要求带了几个宣纸工人和有关造纸材料,在日本作了宣纸抄造的公开操作表演。日人看了,叹为观止。考察结束时,日人再三挽留曹廷柱和有关人员定居日本,以专门传授宣纸技艺,但遭到曹廷柱等人的严词拒绝。



在日本时,曹廷柱严格把住关节点,不使这门绝艺外泄。曹廷柱一生中虽然多次出使日本,但始终未向日本人点拨宣纸生产的个中奥秘,使日本人的多种企图均未实现,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一直都未能造出真正的“宣纸”。


逝后的悲凉
2006年春节期间,笔者特地到曹廷柱的家乡——泾县小岭双岭坑去走访曹廷柱的后人,此次主要是想了解曹廷柱究竟是何时去世的。曹廷柱的后人很多,但留在本地的已经很少。笔者等一行人在其后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曹廷柱位于村口附近的旧居,特别是参观了其旧居的地下室,地下室很壮观,以块石垒成,十分坚固,出口处十分隐蔽,主人告诉我们,那是为躲避兵灾和寇祸而专门建立的。


当我提出要拜谒曹廷柱墓的时候,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问:你们家祖上是赫赫有名的,你们家的这座房子我虽然早些年来参观过,但还不知道有这个地下室呢?


答:过去一般是不让人家知道的,保密。



答:曹廷柱因生病于1941年皖南事变那一天去世。(笔者再三问,是否是皖南事变那一天,答者给了十分明确的回答。皖南事变的发生日为1941年1月6日。)


问:请带我们去看看曹廷柱的墓地好吗?


答:我们也不知道具体在那儿,只知道在对面山上。


问:(当时心中误以为他们是不肖子孙,笔者不高兴起来,于是问)难道你们连这样一位老祖宗的墓地都没有做好吗?不是有碑吗?你们是很兴旺的一家人呀?


答:据长辈们告诉我们,事情是这样的:我的祖父长期生病,到去世前特别凶,没办法,去世后,请阴阳师傅来看,说是不能直接下葬,犯了60年的“空”,如果直接下葬,对子孙后代不利。


迫于旧时丧葬习俗,曹廷柱死后未能“检精”(皖南旧时丧葬习俗之一,有的人死后,在没有选好风水宝地之前,先行厝棺,待请阴阳师选好风水宝地后,然后将厝棺中尸骨搜集重葬于选址,搜集尸骨,当地叫“检精”。)长期以后,后人只知曹廷柱就葬在那个山上,但具体位置不知晓。


走访曹廷柱孙裔后,我们又向双岭坑其他年长者了解情况,大家都说曹廷柱是村子里的骄傲,是曹姓人楷模,是宣纸商帮中的佼佼者。


在宣纸业再度兴起的当代,本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曹廷柱,在拂去历史的尘灰后,又重新复归到人们的实业中,对于当今的我们,这不光是学术的追求,也是精神家园的一种寻找。



作者简介:
曹天生:博士,中国宣纸协会顾问,中国造纸学会纸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现为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教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