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06-08) 关于领取疫情防控捐赠证书的通知 (06-05) 关于同意河南省安徽商会开封会员组变更为开封分会的批复 (03-29) 关于对淮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成立党支部的批复 (01-29) 疫情紧急!河南省安徽商会发出爱心捐款捐物倡议书 (01-28) 河南省安徽商会关于疫情防控倡议书 (10-25) 关于增补徐桂峰为副会长的通知 (05-12) 关于增补赵秀永为副会长、中建五局三公司河南分公司为副会长单位的通知 (02-20) 关于加强对商会会费及会长办公会议有关规定进行调整的通知
 
首页 » 徽商文化 » 正文

古徽商的广告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08  浏览次数:1161
核心提示:广告是扩大商品知名度的重要方式,明清时期商业广告宣传已是相当普遍。明清徽商纵横大江南北,商铺几遍宇内,其创造的独具特色的

广告是扩大商品知名度的重要方式,明清时期商业广告宣传已是相当普遍。明清徽商纵横大江南北,商铺几遍宇内,其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广告文化,至今依然颇具深味。


商铺店堂是传统商品交易最直接的场所,也是经营者展示商品广告的常见之地。徽商在店堂广告设计方面算是煞费苦心,布置起来也不遗余力。


若把店铺比作脸面的话,那么牌匾(亦称“招牌”或“幌子”)可以说是店铺的眼睛,是首先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地方,也是展示经营者文化水准的关键点之一。



徽商向以“儒商”自居,为展示自己的文化水平及经营宗旨、经营道德,他们极其重视牌匾的外在形式及命名。他们常不惜重金聘请书法家或者本地名流为其题写,如歙县商铺“方泰”:该牌匾长190厘米,宽83厘米,老漆黑底,金字题裱。



运笔如风,遒劲有力。更为少见的是每个约50厘米见方的字上又分别裱有各种图案、云纹和题有各种吉祥语;现在留下的百年老店“同德仁”药店、“程德馨”酱园、“胡开文”徽墨老店等,这几家店名牌匾都是耀眼的黑底金字装点,书写艺术自如秀逸。这些老店招牌有它们独特的行业性、含蓄性和艺术性,经营信誉高,容易取得顾客的信任,闻名遐迩,经久不衰。


商铺楹联也是要精心布置的,常见的如体现店主的经营理念的、吉祥语之类的;还有更直接的是对自己产品的介绍。如祁门商人开的“九成斋”药店:上面挂有一幅楹联:“九晒九蒸、秉良心,晒蒸九次;成丹成散,遵古法,丹散成功”,直接告诉顾客药丸的制作过程,既宣传了药的制作过程,也宣传了商德。还有休宁胡开文所开“胡开文墨庄”,他所制作的“集锦墨”、“苍佩室”被清王朝选为贡品,被称为四大造墨名家。它就把徽墨的特点写成:“清有余润,研无留迹,落纸如漆,千载存真,装饰考究,便于珍藏”,装裱起来向顾客宣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叫卖历史悠久,也是传统广告中最常见、最直接的营销方式,《楚辞》中有“师望在肆、鼓刀扬声”之句,说的是姜太公敲打着屠刀,以示自己是卖肉的。这种方式在明清徽州被称作“叫摊”,徽商更是精于叫卖之道,旧时屯溪衣庄的叫摊就是典型代表。徽商经营的成衣庄遍布省内外,当时屯溪街上就有许多家。



万隆、万源、大新等几家大衣庄,经营非常有方。他们为了吸引顾客,根据季节时令变化随时应地变换陈列各种款式的时装,并且还在店堂门前摆设一个叫摊。叫摊一般是木条架构成的栅架,一米见方,尺把高。两个比较精通业务、口齿伶俐的店伙计站在摊上,面对顾客,将一件件服装抖开翻来覆去展现给顾客看,同时一个伙计嘴里唱着徽州地方优美小调。



这小调也不是随便哼哼的,它很有讲究,歌词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报服装的价格,二唱这件服装适合什么人穿用,三唱布料的品种、质量和服装的规格等。顾客可以随便翻看,也可以当场试穿。



叫摊前往往围满了顾客和看热闹的观众,许多衣服就是在这种叫卖声中得以成交。据上了年纪的徽商讲,衣庄叫摊是徽商的生意经,既可引来看热闹的顾客,推销商品,同时服装抖开重新折叠,又能起到透风防霉防虫蛀等作用。


现场表演,让顾客观看商品制作的全过程,是徽商扩大商品影响的又一种广告形式。这种广告宣传,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所以往往能获得巨大的宣传效果。旧时屯溪的“同德仁”药店为了宣传自制的名药——百补全鹿丸,每年秋末冬初,都要向公众公开进行一次信誉性的制作表演。



事前四处张贴“虔修仙鹿”的广告,并邀请外地客户前来观摩。表演之日,给鹿披红挂彩,绑在木架上,由四青年抬着吹吹打打,沿屯溪主要街道及近郊周游一圈,然后抬回店里,在鼓乐声中将鹿缢死,除毛剖腹洗净,剁碎蒸熟,配入32种药料敲打拌匀,然后焙干磨成细粉,羼入蜂蜜制成药丸。



这种有目共睹的制作表演,使大家了解药丸的制作过程,从而使该店“百补全鹿丸”的销路一直很好。


胡雪岩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制药堂号,除抓药品质量外,还为扩展销路而别出心裁,他选雇男女健美者,一律穿上印有“胡庆余堂”或“药”字的马甲,手举药丸,在杭州水陆码头、大街小巷,招摇过市,施药治病,大力宣传。



中国最早的商业广告模特儿当始于胡氏药房,实为创举。


通过举办游乐节目吸引游客扩大影响。如徽州木商每年在贸易地举行徽州灯会,清代文集《白下琐言》曾记载:“徽州灯,都是上新河木商装饰的。每年四月初旬,灯会结束后三天,徽州木商一定会出此灯……全城无论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都前往观看。”



这样一来自然为木商们制造出声势了。其它类似游乐节目还有搭台演戏、诗文酒会、品评书画等,徽商借此来招徕居民游客和文人雅士,借机宣传自身。


请名人撰文,或题诗作赋,刻印成宣传材料,广为散发。这种做法,徽商也常常采用。明清时期,徽州墨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他们想方设法扩大商品的影响,于是刻印宣传材料的做法风靡一时。明中后期,歙县墨商方于鲁为了扩大商品宣传,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编撰了《方氏墨谱》八卷,书中请精工图绘墨品358式,由“一代巨公,千秋文侣”的汪道昆和其弟汪道贯分别作《墨赋》、《墨銘》、《墨书》附于卷首。书成后,方于鲁的制墨名声大振。在方于鲁的竞争刺激下,歙县墨商程大约兄弟也不甘示弱,他们急起编撰《程氏墨苑》。《墨苑》16册,图绘墨品500式,敦请名家前题后跋。图绘、雕镂、彩印,卷帙之精美,超过《方氏墨谱》,举世为之瞩目。


用经济利益来请人宣传、推销自己的商品,是现代商家惯用的手段,而清代的徽商就已经这样做了。这方面常被人提起的一个典型便是徽商的益美布号。益美布号是清代徽商汪氏在苏州寸土寸金之地阊门创设的,但此处布号太多,竞争激烈,生意难做。



经过思量对策,汪氏吩咐伙计,把阊门一带的裁缝个个请来,告诉他们:今后顾客做衣服,如用的是益美布号的布,请将机头(商标)保存好,每交一份机头即奉赠银二分。裁缝们便无不把益美的色布奉为名牌,竭力向顾客推荐。结果,益美压倒了同行的其他商号,一年消费约百万匹计,成为竞争中的赢家。


与现代高科技广告相比而言,徽商的广告形式显然是“小儿科”了,但他们积极的竞争意识、应地应时的宣传谋略、努力追求文化品位等,则是今人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