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装修发生的矛盾纠纷,大都是因为没有签订合同,或者虽有合同,但合同内容的条款过于简单、笼统,合同双方的违约责任不明确,合同的操作性不强,这是装饰合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怎样签订家装合同,本报请专家为你支招。
案例:设计师有意丢项漏项
近日,业主陈先生反映:“我家的住宅是一套96平方米的两居室,和装修公司合同约定的装修价格是6万元。但装饰公司没有统一配送环保材料,工艺水平也极一般,到了中期验收交款时,却比合同多出了近3万元。我家的装修并没有增加项目,工长却说设计师把尺寸算错了,合同上有‘按实际发生计算’的条款。只要我不给钱,工地就停工了,遇到这种情况真让人头痛。”对此,业内人士解释说:这类纠纷属于“合同约定不清”或者说是“设计师有意丢项漏项”,设计定价的目的不是给业主装修,而是按照业主的消费水平定价,并且在计算具体尺寸时做了手脚,造成合同报价和实际结算价格的明显差别。从行业特点上说应属合同欺骗,但由于合同中注明了“按实际发生计算”,业主就明显地处于劣势。
专家:注意合同中的漏洞
中国室内协会提醒消费者:装饰到中期,业主如果认为装饰公司有欺诈现象和计算工程量、装饰费用有误差的,可直接找有关方面申请公正的计算、测量。业主最好在与装饰公司签订合同之前进行咨询,请有关方面审核各项手续是否合法有效,并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签订装饰装修合同,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