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06-08) 关于领取疫情防控捐赠证书的通知 (06-05) 关于同意河南省安徽商会开封会员组变更为开封分会的批复 (03-29) 关于对淮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成立党支部的批复 (01-29) 疫情紧急!河南省安徽商会发出爱心捐款捐物倡议书 (01-28) 河南省安徽商会关于疫情防控倡议书 (10-25) 关于增补徐桂峰为副会长的通知 (05-12) 关于增补赵秀永为副会长、中建五局三公司河南分公司为副会长单位的通知 (02-20) 关于加强对商会会费及会长办公会议有关规定进行调整的通知
 
首页 » 徽商文化 » 正文

江氏茶商:一个时代的记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08  浏览次数:1229
核心提示:称雄明清商界四百年的徽州商帮,经营的行业包罗万象,只要有利可图,几乎无货不居,无业不营,却以盐、茶、木、典四业为主要行业

称雄明清商界四百年的徽州商帮,经营的行业包罗万象,只要有利可图,几乎“无货不居,无业不营”,却以盐、茶、木、典四业为主要行业。其中,歙县芳坑江氏四代业茶,他们的历史正是徽商兴衰的见证,也是徽商所处时代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距老徽州府城(今歙县县城)15公里的新安江边有个古镇叫薛坑口,从坑口向西南山坞间行1.5公里,有个秀丽的山村叫芳坑,名闻遐迩的江氏茶商就发祥于此处。
芳坑江氏经商的历史,从目前资料看,可追溯到明朝中后期。江氏多代经商,但是却是到了江有科与孙子江耀华之手后才真正兴起。他们先是贩茶入粤,转销外洋;后是往来于徽州、上海间,将茶叶加工与贸易联为一体,形成相当可观的经营规模,成为徽州一代茶商的缩影。

父子同心,开启业茶窗口
江有科和其子江文缵联手,开设了江祥泰茶号,就地采购茶叶,经加工制作后运往广州,转销外洋。清道光年间,江祥泰茶号设在芳坑附近,以芳坑江氏宗祠和自家住屋作加工茶叶场所,在漳潭租赁厅屋数间作对外营业场所。他们从茶农手中收购初加工后的毛茶,经过抖筛、撼簸、拣茶、风煽等几道工序,加工制作成箱茶,计有“松萝”、“雨前”、“圆珠”、“皮茶”、“眠生”、“次生”、“芽茶”、“次雨”等品种,将成品茶装入锡罐并密封,外面还用彩画板箱包装,每箱装茶30斤至40斤不等,产品总量每年约200多担。

江有科父子的茶叶主要运往广州外销,迢迢数千里,十分艰难。他们先将茶叶经新安江上行运至歙西篁墩,在那里挂号运往屯溪,再从屯溪雇船走休宁河运至黟县渔亭,从渔亭起早雇数百挑夫走山间小道到祁门,由祁门雇驳船、竹筏顺阊江而下运至江西饶州,再沿赣江运至南安,又从南安雇挑夫、保镖翻越大庾岭抵广东南雄,然后经韶关由水路运抵广州。一路不仅运费很多,而且用时很长。据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资料记载,从七月末运茶上路,到广州已是九月下旬,前后近两个月。虽说旅途奔波十分辛苦,所幸利润丰厚。据资料推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江有科父子运销茶叶308担,出售总值一万余银元,除去成本8000多银元,净盈利1500银元,利润率达17.5%,前后十多年,家财万贯不在话下。

获利丰厚的江有科父子,便在芳坑大兴土木,建成两大院落,院内楼房高耸,两厢一厅,雕梁画栋,方砖铺地,取名号曰“静远堂”,至今犹存。他们还从广州买来大量书籍,鼓励后辈读书。人到中年的江有科在广州不甘寂寞,娶了两房姨太太,并为她们建造别墅,年轻的江文缵也由父亲作主买了妾。同时,父子二人还纳赀捐官,江有科捐得国子监典籍之衔,江文缵也名列搢绅。不过,修建虎门炮台的工程也有江氏父子捐助的血汗钱。

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义,战火蔓延到南中国。有科父子贩茶入粤之途被阻,生意大受影响。咸丰四年(1854年)五月,江有科于无奈中带着两房姨太太自广州返回芳坑老家,同年十一月即一病不起,不久与世长辞,享年仅52岁。此后,江文缵继续从事茶叶贸易,并把目标改往上海市场,然因西商压价收茶,使他无利可图。同治元年(1862年),江文缵押运茶叶外销,不幸途中发病,客死异乡,比其父寿命还短,只存世42年。次年,其夫人汪氏亦病故,留下年仅15岁的儿子江耀华,依傍两位姨祖母生活,不仅茶叶生意被迫停顿,而且不得不靠变卖田园、抵押家产度日了。

没落过后,重回商业之巅
年少的江耀华虽说家道中落,但他出自商人世家,自幼便受到商界潜移默化的教育,况又聪明伶俐,因而命运也决定了他日后的经商之路。他的经商之路,是以在一家茶号里当佣工为起点的,他在那里是茶号专司过秤的称手。他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老板的称赞,工作之余又热心学习书算,苦练经商基本功,从而很快升任账房先生。当了几年管账先生,他也积攒了一些资本,遂离开茶号,自立经商。
江耀华起初在苏州拙政园附近开了个小茶铺,零售徽州茶。不久即时来运转。一天,身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微服路过此店,江耀华知是总督大人来到,忙殷勤接待,甚博李的欢心。于是在李鸿章的介绍下,江耀华与上海谦顺安茶栈老板唐尧卿拉上了关系。

此茶栈是上海介绍茶叶外销的机构,而当时为开拓业务也正需与徽州茶商建立密切联系。因此,作为广东人的唐尧卿便把江耀华待为上宾,利用江耀华替谦顺安茶栈在徽州茶商中拉生意。江耀华对徽州茶商的情况比较熟悉,即成了谦顺安茶栈向茶商发放贷款事务的经办人,自然也成了徽州茶商中的显要人物。

良机在前,聪明的江耀华当然不放过,遂从中积累了不少资金,开起茶号。
江耀华的茶号规模颇大,职工多达千余人,不仅有管号、茶司、司账、庄称、看拣、管锅、毛称架、打印、研靛、保夫、押帮、打杂、司厨等长期雇员,而且有抖筛、撼簸、拣茶、焙茶、风煽等大批临时工,从事收购、加工与运销一条龙业务。江耀华的茶号收购网点遍布徽州各地,仅光绪二十八年记载,收购庄点就有24处。各年收购数量不同,多则20余万斤,少亦不下数万斤。有时收购地点甚至能到浙江境内。

在收购茶叶时,江耀华处处留神,严格把关,茶叶的形、色、香、味几个方面,有一项不合格皆不收购,因而他的茶号收购的茶叶一般都能达到价廉物美的要求。他也特别关心茶叶加工,曾撰写《做茶节略》一册,专论茶叶加工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对每一道工序也作了许多规定。这是一本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场内生产管理的百科全书,为江耀华茶号所生产的茶叶质量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技术标准保证,从而卖得较高的价格。加上江耀华又善与李鸿章、洪钧、王文韶等达官贵人交往,因而商业活动几乎无往不胜。

至今,江耀华后世家中还藏有两淮盐运司专用的货箱封条,封条上印有“钦加二品衔总理两淮都转盐运司”的字样。他与洋商也结有火热的关系。因此,江耀华的茶叶营运,几乎处处都有方便之门,利润率也高达35%。
江耀华经商的利润投向,比其祖与父都有所进步。

据现存资料看,大致有三:一为置买田地,仅从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民国十四年(1925),江氏前后购买、典当他人田产171次;二为生活消费,除在薛坑口镇上建有房屋外,又购买静远堂四周的邻人隙地,扩建住宅,并改名“芳溪草堂”,大兴厅堂楼阁,极究雕琢装饰和家具陈设;广搜古玩字画、善本书籍,专设藏书楼收藏。每遇寿诞婚丧大事,均大操大办。其生日时,方圆数十里内的亲友贺寿者相望于道。其夫人病故时,丧事办了几十天,每天有大批僧道尼念经做法,超度亡灵,坟墓碑石也专门去采购黟县青石。三是投资其他商业,在汉口开设“怡丰裕”洋货号,入股上海永隆京广洋货号、苏州信昌成号,还与别人合资经营苏州恒大油行、裕泰米铺、薛坑口吉祥杂货店等,又独资经营江瑞茂糕点店、杭州最利转运公司等,构结了地域范围和行业都较广的经营网络,从而能够在风云多变的商场上立足。
由小本起家,一跃而成为富商大贾的江耀华,在徽州茶商中虽具较大影响力,但自清末至民国初年便陷入每况愈下的境地。江耀华专立有《历年亏耗》账册一本,记载他自光绪二十六年至民国十一年生意亏本的情况,几乎年年都有亏耗。生意难做,使他在民国年间往往闲居在家。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他的夫人、长子、长孙和几个女婿都伴随他的生意失利而相继病故。民国十年(1921年)冬,江家又遭一场大火,使芳溪草堂的精华部分划为灰烬。显赫一时的芳坑江氏茶商从此一蹶不振了。民国十四年(1925年),年逾七旬的江耀华终在亏本折利的困境中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